誰最該向一次性用品說不
在前不久召開的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上,北京市城管委提出將推動出臺“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的相關政策。這應該是社會綠色低碳發(fā)展的大勢所趨,也是對民意所向的呼應。中國青年報近日就此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果顯示,近七成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
雖然民意總體向好,但要把政策推進下去并收到預期效果,卻可以肯定地說難題不少。當年“限塑令”剛推出時,民眾也是一邊倒地支持,期待白色污染因此得到治理,但到現(xiàn)在9年過去了,塑料袋的使用量似乎并未減少,許多人還是該用用該扔扔,白色污染依舊沒有得到遏制。如果沒有執(zhí)行力,缺少民眾踐行,再好的政策恐怕也難逃淪為一紙空文的命運。
事實上,近些年一直有一些地方在試圖推行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措施。比如,2007年,北京市旅游局發(fā)出倡議,減少賓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主要是俗稱的“六小件”:牙刷、牙膏、香皂、沐浴液、拖鞋、梳子)擺放,有許多星級賓館曾簽署協(xié)議;2009年,湖南長沙酒店停止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2014年改為禁止免費提供“六小件”);2010年,廣東省旅游局頒發(fā)《關于星級飯店逐步取消一次性日用品的通知》,廣州甚至規(guī)定酒店無償提供一次性用品最高將罰1萬元。但實施效果并不理想,大都是過一段時間后以“恢復提供”草草收場。
對于旅游服務經(jīng)營者而言,最終“恢復提供”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畢竟,“六小件”再小也是要花成本的。而即使花錢也要干的事,其背后顯然有更大的利益推手,這就是市場需求。誰的需求?當然是消費者,這其中應當還包括一些口口聲聲喊著支持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的人。
其實,要往根兒上捯,一次性用品的出現(xiàn),就是消費者追求方便、省事、便宜的消費需求的產(chǎn)物。一次性商品在給人們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時,其泛濫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后果。浪費資源、污染環(huán)境之外,一次性用品用完就扔的特點也決定了這些商品在用材和制造上的低成本性,這就使得質(zhì)量和安全水平不高成了它們的通病。一次性用品是人類文明進步過程中的一個產(chǎn)物,但與之伴生的危害卻恰恰是對人類文明的一種反諷。
有學者指出,在不少消費者的觀念中,依然存在著一種帶有偏差的消費文化,即強調(diào)經(jīng)濟和社會關系的再生產(chǎn),卻忽視了生態(tài)、能源、環(huán)境的再生產(chǎn);強調(diào)主觀感受和個人體驗,卻忽視了偏差的言行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不少消費者的“偏差”表現(xiàn)為言行不一:嘴上認同“取消一次性用品”,也明白這樣做的社會價值,但要讓他踐行因而遇到不便并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時,卻會以“切身利益受損,用戶體驗降低”為由指責企業(yè)商家。顯然,若“取消一次性用品”沒有得到來自消費端足夠的價值認同,容易使企業(yè)商家陷入“囚徒困境”——別的商家沒有這樣做,我這樣做了,會吃虧。而為了避免利益損失,他們寧可采取“保守的穩(wěn)定”這一行動策略,斷續(xù)提供一次性用品,以討得那些“有要求”的消費者的歡心。
基于各種糾結的利益關系及失敗教訓,若出臺“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政策依然過于柔性,要考慮道德價值與使用價值的折中,恐怕仍然收不到應有效果。所以,政策必須要剛性,要有強制措施,以確保落到實處,產(chǎn)生實質(zhì)效果。如果政令只停留在紙上,政策權威性將被降低,這本身也是一種資源浪費。
當然,要真正從根兒上解決問題,還得從需求側(cè)著手。這就要求消費者必須改變觀念,消除對一次性用品的認識誤區(qū)和消費依賴,并真正建立起綠色環(huán)保意識和資源危機感。“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這個“人人”絕不能是虛指,而必須指向每一個實體的人、指向自我才行。
在前不久召開的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上,北京市城管委提出將推動出臺“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的相關政策。這應該是社會綠色低碳發(fā)展的大勢所趨,也是對民意所向的呼應。中國青年報近日就此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果顯示,近七成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
雖然民意總體向好,但要把政策推進下去并收到預期效果,卻可以肯定地說難題不少。當年“限塑令”剛推出時,民眾也是一邊倒地支持,期待白色污染因此得到治理,但到現(xiàn)在9年過去了,塑料袋的使用量似乎并未減少,許多人還是該用用該扔扔,白色污染依舊沒有得到遏制。如果沒有執(zhí)行力,缺少民眾踐行,再好的政策恐怕也難逃淪為一紙空文的命運。
事實上,近些年一直有一些地方在試圖推行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措施。比如,2007年,北京市旅游局發(fā)出倡議,減少賓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主要是俗稱的“六小件”:牙刷、牙膏、香皂、沐浴液、拖鞋、梳子)擺放,有許多星級賓館曾簽署協(xié)議;2009年,湖南長沙酒店停止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2014年改為禁止免費提供“六小件”);2010年,廣東省旅游局頒發(fā)《關于星級飯店逐步取消一次性日用品的通知》,廣州甚至規(guī)定酒店無償提供一次性用品最高將罰1萬元。但實施效果并不理想,大都是過一段時間后以“恢復提供”草草收場。
對于旅游服務經(jīng)營者而言,最終“恢復提供”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畢竟,“六小件”再小也是要花成本的。而即使花錢也要干的事,其背后顯然有更大的利益推手,這就是市場需求。誰的需求?當然是消費者,這其中應當還包括一些口口聲聲喊著支持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的人。
其實,要往根兒上捯,一次性用品的出現(xiàn),就是消費者追求方便、省事、便宜的消費需求的產(chǎn)物。一次性商品在給人們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時,其泛濫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后果。浪費資源、污染環(huán)境之外,一次性用品用完就扔的特點也決定了這些商品在用材和制造上的低成本性,這就使得質(zhì)量和安全水平不高成了它們的通病。一次性用品是人類文明進步過程中的一個產(chǎn)物,但與之伴生的危害卻恰恰是對人類文明的一種反諷。
有學者指出,在不少消費者的觀念中,依然存在著一種帶有偏差的消費文化,即強調(diào)經(jīng)濟和社會關系的再生產(chǎn),卻忽視了生態(tài)、能源、環(huán)境的再生產(chǎn);強調(diào)主觀感受和個人體驗,卻忽視了偏差的言行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不少消費者的“偏差”表現(xiàn)為言行不一:嘴上認同“取消一次性用品”,也明白這樣做的社會價值,但要讓他踐行因而遇到不便并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時,卻會以“切身利益受損,用戶體驗降低”為由指責企業(yè)商家。顯然,若“取消一次性用品”沒有得到來自消費端足夠的價值認同,容易使企業(yè)商家陷入“囚徒困境”——別的商家沒有這樣做,我這樣做了,會吃虧。而為了避免利益損失,他們寧可采取“保守的穩(wěn)定”這一行動策略,斷續(xù)提供一次性用品,以討得那些“有要求”的消費者的歡心。
基于各種糾結的利益關系及失敗教訓,若出臺“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政策依然過于柔性,要考慮道德價值與使用價值的折中,恐怕仍然收不到應有效果。所以,政策必須要剛性,要有強制措施,以確保落到實處,產(chǎn)生實質(zhì)效果。如果政令只停留在紙上,政策權威性將被降低,這本身也是一種資源浪費。
當然,要真正從根兒上解決問題,還得從需求側(cè)著手。這就要求消費者必須改變觀念,消除對一次性用品的認識誤區(qū)和消費依賴,并真正建立起綠色環(huán)保意識和資源危機感。“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這個“人人”絕不能是虛指,而必須指向每一個實體的人、指向自我才行。
- 警惕網(wǎng)紅產(chǎn)品裹挾青少年(2024-10-29)
- 福建省消委會開展滅蚊燈比較試驗 木之林、澳柯瑪?shù)?5款樣品蚊蟲捕殺率較低(2024-10-25)
- 眼部按摩儀效果到底怎么樣?浙江省消保委發(fā)布眼部按摩儀比較試驗結果(2024-09-25)
- 遇臺風列車停運、車禍受傷沒去成演唱會,貓眼平臺不退費合理嗎? (2024-08-21)
- 消費者不該成為網(wǎng)絡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