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忽視“小質量
近日,中國政府網為配合國務院參事室和質檢總局將于9月下旬聯合舉辦“走進質量時代—2017國是論壇”,推出“質量強國怎么建,我向總理說句話”網上征言活動。網友踴躍參與,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其中一位從事汽車產品質量工作的網友,從自身職業(yè)角度出發(fā)講質量感悟,認為汽車產品每一個小小的零部件質量,都是事關顧客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而抓質量提升就要從最基礎的地方做起,只有抓好一個一個行業(yè)、一個一個產品的“小質量”,才能實現建設質量強國的大目標。這一觀點頗具啟發(fā)意義。
《老子》有云:“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質量強國建設,自然是一等一的國家大事,但要完成這樣的大事,必須“作于細”,即從一件一件小事入手,由“小質量”成就“大質量”。大家都知道“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道理,這個“細節(jié)”與老子所言的“細”內涵相同,既指事件的細微過程和環(huán)節(jié),也指細小的、普通的事物本身。一定程度上來說,一個國家是否能夠成為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其標志不只在于能否造出火箭、高鐵、飛機等這些高大上的產品,也在其所生產的普通消費品是否質量過硬、品種豐富,能滿足消費者需求。
在去年1月一次鋼鐵煤炭行業(yè)去產能研討會上,李克強總理講到我國鋼鐵生產嚴重過剩,卻仍然要進口一些特殊品類高質量鋼材。他拿圓珠筆頭材料舉例,指出我國還不具備生產模具鋼的能力,生產不出像國外那么好的筆珠??偫淼膿鷳n,引發(fā)人們對中國制造“一筆之差”現狀的憂慮和思考。事實上,在許多產品領域,我們都存在“一筆之差”的問題,在制造細節(jié)或者說在“小質量”上,與德、日、美等制造業(yè)強國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國目前經濟總量已經穩(wěn)居世界第二,是當之無愧的制造大國,但一直難以稱為制造強國,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中國制造被類似圓珠筆筆珠這樣的“小質量”掣肘,是因為我們真的缺乏技術和能力嗎?央視《對話》欄目曾就此問題請來一些企業(yè)家進行探討,得出的結論令人深思。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孟慶國認為,中國人在制造方面其實很聰明,并不比德國人、日本人差,但很多中國人不在乎小工具、小零部件的生產和創(chuàng)新。他舉例說,德國人可以把一個螺絲釘的設計制造作出一個博士學位,而中國人則覺得螺絲釘太不起眼,機械制造本科的學生做畢業(yè)設計都看不上。這其實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觀念。要知道,小工具、小產品的創(chuàng)新所能帶來的社會財富是巨大的,甚至可以改變工業(yè)基因。以前螺釘都是用手擰,后來有人發(fā)明了一字和十字螺釘,可以用工具擰,不僅擰得更快,而且擰得更緊。這種螺釘的出現,引發(fā)了制造業(yè)的一場革命。其社會價值并不比互聯網小。
中國人好高騖遠,不屑于“小”,這當然是一種有問題的心態(tài),但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出,做好小事和細節(jié)工作,國人“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就在李克強總理提出“一筆之差”之問大約一年后,也就是2017年1月,太鋼集團宣布,經過5年研發(fā),現在終于可以生產圓珠筆頭。一些筆頭企業(yè)已經開始使用,在未來兩年有望完全替代進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圓珠筆頭面世,也證實中國企業(yè)確實擁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和研發(fā)能力。現在,中國制造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始實現技術突破,特別是在一些過去曾被忽視的小部件、小材料以及一些日常產品上,加快創(chuàng)新步伐,發(fā)力質量提升,專注“作于細”,成效日顯。
我們相信,只要政府、企業(yè)和全社會都重視“小質量”,把“細”事做好,質量提升行動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建設質量強國的遠大目標也將加速實現。
近日,中國政府網為配合國務院參事室和質檢總局將于9月下旬聯合舉辦“走進質量時代—2017國是論壇”,推出“質量強國怎么建,我向總理說句話”網上征言活動。網友踴躍參與,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其中一位從事汽車產品質量工作的網友,從自身職業(yè)角度出發(fā)講質量感悟,認為汽車產品每一個小小的零部件質量,都是事關顧客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而抓質量提升就要從最基礎的地方做起,只有抓好一個一個行業(yè)、一個一個產品的“小質量”,才能實現建設質量強國的大目標。這一觀點頗具啟發(fā)意義。
《老子》有云:“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質量強國建設,自然是一等一的國家大事,但要完成這樣的大事,必須“作于細”,即從一件一件小事入手,由“小質量”成就“大質量”。大家都知道“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道理,這個“細節(jié)”與老子所言的“細”內涵相同,既指事件的細微過程和環(huán)節(jié),也指細小的、普通的事物本身。一定程度上來說,一個國家是否能夠成為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其標志不只在于能否造出火箭、高鐵、飛機等這些高大上的產品,也在其所生產的普通消費品是否質量過硬、品種豐富,能滿足消費者需求。
在去年1月一次鋼鐵煤炭行業(yè)去產能研討會上,李克強總理講到我國鋼鐵生產嚴重過剩,卻仍然要進口一些特殊品類高質量鋼材。他拿圓珠筆頭材料舉例,指出我國還不具備生產模具鋼的能力,生產不出像國外那么好的筆珠??偫淼膿鷳n,引發(fā)人們對中國制造“一筆之差”現狀的憂慮和思考。事實上,在許多產品領域,我們都存在“一筆之差”的問題,在制造細節(jié)或者說在“小質量”上,與德、日、美等制造業(yè)強國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國目前經濟總量已經穩(wěn)居世界第二,是當之無愧的制造大國,但一直難以稱為制造強國,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中國制造被類似圓珠筆筆珠這樣的“小質量”掣肘,是因為我們真的缺乏技術和能力嗎?央視《對話》欄目曾就此問題請來一些企業(yè)家進行探討,得出的結論令人深思。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孟慶國認為,中國人在制造方面其實很聰明,并不比德國人、日本人差,但很多中國人不在乎小工具、小零部件的生產和創(chuàng)新。他舉例說,德國人可以把一個螺絲釘的設計制造作出一個博士學位,而中國人則覺得螺絲釘太不起眼,機械制造本科的學生做畢業(yè)設計都看不上。這其實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觀念。要知道,小工具、小產品的創(chuàng)新所能帶來的社會財富是巨大的,甚至可以改變工業(yè)基因。以前螺釘都是用手擰,后來有人發(fā)明了一字和十字螺釘,可以用工具擰,不僅擰得更快,而且擰得更緊。這種螺釘的出現,引發(fā)了制造業(yè)的一場革命。其社會價值并不比互聯網小。
中國人好高騖遠,不屑于“小”,這當然是一種有問題的心態(tài),但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出,做好小事和細節(jié)工作,國人“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就在李克強總理提出“一筆之差”之問大約一年后,也就是2017年1月,太鋼集團宣布,經過5年研發(fā),現在終于可以生產圓珠筆頭。一些筆頭企業(yè)已經開始使用,在未來兩年有望完全替代進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圓珠筆頭面世,也證實中國企業(yè)確實擁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和研發(fā)能力。現在,中國制造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始實現技術突破,特別是在一些過去曾被忽視的小部件、小材料以及一些日常產品上,加快創(chuàng)新步伐,發(fā)力質量提升,專注“作于細”,成效日顯。
我們相信,只要政府、企業(yè)和全社會都重視“小質量”,把“細”事做好,質量提升行動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建設質量強國的遠大目標也將加速實現。
- 警惕網紅產品裹挾青少年(2024-10-29)
- 福建省消委會開展滅蚊燈比較試驗 木之林、澳柯瑪等15款樣品蚊蟲捕殺率較低(2024-10-25)
- 眼部按摩儀效果到底怎么樣?浙江省消保委發(fā)布眼部按摩儀比較試驗結果(2024-09-25)
- 遇臺風列車停運、車禍受傷沒去成演唱會,貓眼平臺不退費合理嗎? (2024-08-21)
- 消費者不該成為網絡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