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不該是噱頭
智能化產品要打動消費者,還得解決真問題、亮出真本事。一些公司以智能化為賣點,進行“網紅化”營銷,推出的所謂智能化產品,或畫蛇添足,或隔靴搔癢,沒有找準市場痛點,消費者自然不買賬
最近,北京新開業(yè)的某大型生鮮超市主打“新零售”概念,號稱最“耀眼”的配置是店內的智能購物車,可以自動跟隨消費者,還擁有避障系統(tǒng)、綜合攝像頭、紅外線感應設備,遇到障礙和緊急情況時,購物車可以自動剎車。然而,筆者周末探訪該超市時發(fā)現,里面人滿為患,別說智能購物車,連普通手推購物車都不夠用。智能購物車成了一個營銷的噱頭,真正“血拼”起來根本沒誰在意購物車。
幾乎同時,某公司發(fā)布了一款智能冰箱,聲稱可以在冰箱門的觸控面板上收看影視節(jié)目、查詢菜譜、完成一鍵下單購物。但事實上,消費者在家看節(jié)目完全可以使用更大屏的電視,看菜譜也有移動性更好的平板電腦,至于在冰箱上下單購物這項功能,最終還得用手機支付,遠不如直接用手機購物方便。這些附著在冰箱上的新功能乏善可陳,并沒有多少消費者愿意為這樣的智能化埋單。
智能購物車、智能家電、智能汽車、智能眼鏡、智能手表、無人零售店……一時之間,生活中到處都是智能化標簽。毫無疑問,成功的智能化產品給生活帶來很多便捷,比如智能手機,讓我們有了更新更好的體驗。但也要看到,一些公司拿智能化當噱頭,進行“網紅化”營銷,推出的所謂智能化產品,要么畫蛇添足,要么隔靴搔癢,并沒有找準市場真正的痛點,自然也無法贏得消費者青睞。比如,自動剎車的購物車、可收看影視節(jié)目的電冰箱,看似炫酷,但這種所謂的創(chuàng)新,從效果來看都是噱頭大于實用,更多的是商家為博眼球的營銷手段,這樣的產品不受待見,一點兒也不奇怪。
還有些智能化產品找到了痛點,但制造不用心,質量沒保障,也不是好產品。筆者曾購買一款智能體溫計,可以通過藍牙連接手機,直接記錄體溫,不僅使用更方便,也有利于監(jiān)測分析。但用了一個多月,藍牙就無法識別了,不能再與手機連接顯示體溫,到頭來還不如普通的水銀體溫計有用。智能化產品要有新功能,必然在制造中需要更高的技術、更精細的工藝,否則出現質量問題的幾率肯定比只有基礎功能的產品要高得多。有了好創(chuàng)意,更需過硬的技術、高超的品質來保證創(chuàng)意完美實現。這時企業(yè)應當用一顆匠心生產制造,讓敢于“嘗鮮”的消費者有良好的使用體驗,從而逐步打開市場。但眼下一些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型公司,為更快地搶占市場份額,或為吸引更多的投資,往往偏重于設計新功能、講出新“故事”,而忽略了生產質量,欲速則不達。
當然,消費者希望智能化產品設計從實際出發(fā),并不是要限制智能化產品的想象力。一些智能化的嘗試是領先于消費者現有需求的,甚至創(chuàng)造了消費者的新需求,在不斷嘗試中糾偏、調試,最終找到創(chuàng)新和實用的完美結合。資本和消費者都應允許企業(yè)創(chuàng)新試錯,但試錯不是沒有目標和方向的迎頭亂撞,企業(yè)不應沉迷于用噱頭營銷,而要及時根據市場反饋調整,把資源投到滿足真實需求的方向上來。
事實上,智能化是很多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消費者生活中仍有很多實際需求沒有滿足,智能化浪潮還有不少可以拓展的實際應用場景,這既是經濟發(fā)展的增長點,也應是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著力點。國內消費者日漸成熟,市場去偽存真,可以預見智能化噱頭的炒作空間會越來越小,智能化產品要打動消費者,還得解決真問題、亮出真本事。
智能化產品要打動消費者,還得解決真問題、亮出真本事。一些公司以智能化為賣點,進行“網紅化”營銷,推出的所謂智能化產品,或畫蛇添足,或隔靴搔癢,沒有找準市場痛點,消費者自然不買賬
最近,北京新開業(yè)的某大型生鮮超市主打“新零售”概念,號稱最“耀眼”的配置是店內的智能購物車,可以自動跟隨消費者,還擁有避障系統(tǒng)、綜合攝像頭、紅外線感應設備,遇到障礙和緊急情況時,購物車可以自動剎車。然而,筆者周末探訪該超市時發(fā)現,里面人滿為患,別說智能購物車,連普通手推購物車都不夠用。智能購物車成了一個營銷的噱頭,真正“血拼”起來根本沒誰在意購物車。
幾乎同時,某公司發(fā)布了一款智能冰箱,聲稱可以在冰箱門的觸控面板上收看影視節(jié)目、查詢菜譜、完成一鍵下單購物。但事實上,消費者在家看節(jié)目完全可以使用更大屏的電視,看菜譜也有移動性更好的平板電腦,至于在冰箱上下單購物這項功能,最終還得用手機支付,遠不如直接用手機購物方便。這些附著在冰箱上的新功能乏善可陳,并沒有多少消費者愿意為這樣的智能化埋單。
智能購物車、智能家電、智能汽車、智能眼鏡、智能手表、無人零售店……一時之間,生活中到處都是智能化標簽。毫無疑問,成功的智能化產品給生活帶來很多便捷,比如智能手機,讓我們有了更新更好的體驗。但也要看到,一些公司拿智能化當噱頭,進行“網紅化”營銷,推出的所謂智能化產品,要么畫蛇添足,要么隔靴搔癢,并沒有找準市場真正的痛點,自然也無法贏得消費者青睞。比如,自動剎車的購物車、可收看影視節(jié)目的電冰箱,看似炫酷,但這種所謂的創(chuàng)新,從效果來看都是噱頭大于實用,更多的是商家為博眼球的營銷手段,這樣的產品不受待見,一點兒也不奇怪。
還有些智能化產品找到了痛點,但制造不用心,質量沒保障,也不是好產品。筆者曾購買一款智能體溫計,可以通過藍牙連接手機,直接記錄體溫,不僅使用更方便,也有利于監(jiān)測分析。但用了一個多月,藍牙就無法識別了,不能再與手機連接顯示體溫,到頭來還不如普通的水銀體溫計有用。智能化產品要有新功能,必然在制造中需要更高的技術、更精細的工藝,否則出現質量問題的幾率肯定比只有基礎功能的產品要高得多。有了好創(chuàng)意,更需過硬的技術、高超的品質來保證創(chuàng)意完美實現。這時企業(yè)應當用一顆匠心生產制造,讓敢于“嘗鮮”的消費者有良好的使用體驗,從而逐步打開市場。但眼下一些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型公司,為更快地搶占市場份額,或為吸引更多的投資,往往偏重于設計新功能、講出新“故事”,而忽略了生產質量,欲速則不達。
當然,消費者希望智能化產品設計從實際出發(fā),并不是要限制智能化產品的想象力。一些智能化的嘗試是領先于消費者現有需求的,甚至創(chuàng)造了消費者的新需求,在不斷嘗試中糾偏、調試,最終找到創(chuàng)新和實用的完美結合。資本和消費者都應允許企業(yè)創(chuàng)新試錯,但試錯不是沒有目標和方向的迎頭亂撞,企業(yè)不應沉迷于用噱頭營銷,而要及時根據市場反饋調整,把資源投到滿足真實需求的方向上來。
事實上,智能化是很多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消費者生活中仍有很多實際需求沒有滿足,智能化浪潮還有不少可以拓展的實際應用場景,這既是經濟發(fā)展的增長點,也應是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著力點。國內消費者日漸成熟,市場去偽存真,可以預見智能化噱頭的炒作空間會越來越小,智能化產品要打動消費者,還得解決真問題、亮出真本事。
- 警惕網紅產品裹挾青少年(2024-10-29)
- 福建省消委會開展滅蚊燈比較試驗 木之林、澳柯瑪等15款樣品蚊蟲捕殺率較低(2024-10-25)
- 眼部按摩儀效果到底怎么樣?浙江省消保委發(fā)布眼部按摩儀比較試驗結果(2024-09-25)
- 遇臺風列車停運、車禍受傷沒去成演唱會,貓眼平臺不退費合理嗎? (2024-08-21)
- 消費者不該成為網絡博主直播引流的工具(2024-04-19)